103.6.7
原本是看著「想像花蓮」一書的,
看著看著,
怎麼就變成了我的想像淡水…
書裡面提到了作者陳黎的一首短詩:
家鄉的命名:花蓮。洄瀾
奇萊。哆囉滿。里奧特愛魯
「」
然後開始敘述著這些舊名的一個個來源。
從《花蓮縣志》講到了《臺灣府志》,再從《臺灣地名研究》講到了《美麗島備忘錄》…
「臺灣的地名,或來自原住民,或來自漢人,日人,或來自西方海上強權。」
我興味盎然的看著…
「1926年5月,西班牙人沿臺灣東海岸北上,抵最東境的北方岬角,命名為Santiago(聖地牙哥),今諧音為『三貂角』,這是西班牙人在東西半球諸多以Santiago命名的地方之一」。
而當看到「1628年,西班牙人佔領臺灣淡水,築Santo Domingo(聖多明哥)城,即今紅毛城」時,視線突然停了下來…
作者提到那首短詩最後一行的空白引號「」,表示他的家鄉花蓮,在過去或未來,還有許多他不知的命名。
而淡水呢?除了我知道的舊名「滬尾」,她還有著怎樣的過去?
想到了臉書上「細說淡水」社團裡,偶爾會有社員放上淡水的黑白老照片,懷說著童年或者年少時的舊事和回憶。
對我來說,那些場景和人物雖然是陌生的,但總引得我將之放大,細細察看,試著分辨昔今之差別,並且想像著那舊時代、舊時光曾經的繁華和古美而悠然神往。
而老淡水社員們的彼此熱切回應,也總引得我這自許為淡水人的新移民,在羨慕中,又帶點淡淡的落寞。
仿佛心中的那個淡水,因著來不及的參與,而被淘空了一塊似的,那麼樣的無法填補,只能靠著老照片一張一張的去拼湊…
然而,今日的淡水,終將成為昨日的淡水。
雖然來不及參與過去,總還來得及參與現在。
在歷史的軌跡裡,我終究還是參了一腳…
窗外綠野,一隻白鷺鷥展翅滑過。
想像那時的街道
想像那時的房舍
想像那時的人物
想像那時的風情
想像那時的地形樣貌
想像那時的千帆過境
一切的想像
仍然在想像中
想像淡水
原本是看著「想像花蓮」一書的,
看著看著,
怎麼就變成了我的想像淡水…
書裡面提到了作者陳黎的一首短詩:
家鄉的命名:花蓮。洄瀾
奇萊。哆囉滿。里奧特愛魯
「」
然後開始敘述著這些舊名的一個個來源。
從《花蓮縣志》講到了《臺灣府志》,再從《臺灣地名研究》講到了《美麗島備忘錄》…
「臺灣的地名,或來自原住民,或來自漢人,日人,或來自西方海上強權。」
我興味盎然的看著…
「1926年5月,西班牙人沿臺灣東海岸北上,抵最東境的北方岬角,命名為Santiago(聖地牙哥),今諧音為『三貂角』,這是西班牙人在東西半球諸多以Santiago命名的地方之一」。
而當看到「1628年,西班牙人佔領臺灣淡水,築Santo Domingo(聖多明哥)城,即今紅毛城」時,視線突然停了下來…
作者提到那首短詩最後一行的空白引號「」,表示他的家鄉花蓮,在過去或未來,還有許多他不知的命名。
而淡水呢?除了我知道的舊名「滬尾」,她還有著怎樣的過去?
想到了臉書上「細說淡水」社團裡,偶爾會有社員放上淡水的黑白老照片,懷說著童年或者年少時的舊事和回憶。
對我來說,那些場景和人物雖然是陌生的,但總引得我將之放大,細細察看,試著分辨昔今之差別,並且想像著那舊時代、舊時光曾經的繁華和古美而悠然神往。
而老淡水社員們的彼此熱切回應,也總引得我這自許為淡水人的新移民,在羨慕中,又帶點淡淡的落寞。
仿佛心中的那個淡水,因著來不及的參與,而被淘空了一塊似的,那麼樣的無法填補,只能靠著老照片一張一張的去拼湊…
然而,今日的淡水,終將成為昨日的淡水。
雖然來不及參與過去,總還來得及參與現在。
在歷史的軌跡裡,我終究還是參了一腳…
窗外綠野,一隻白鷺鷥展翅滑過。
想像那時的街道
想像那時的房舍
想像那時的人物
想像那時的風情
想像那時的地形樣貌
想像那時的千帆過境
一切的想像
仍然在想像中
想像淡水
0 回應:
張貼留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