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5
去年聖誕節前夕,意外收到了來自遠方的卡片,心裡的感動久久不曾散去,因為,那是一張手寫的,貼上了郵票,蓋上了郵戳,透過郵差傳遞的,活生生充滿了人味的卡片。
去年聖誕節前夕,意外收到了來自遠方的卡片,心裡的感動久久不曾散去,因為,那是一張手寫的,貼上了郵票,蓋上了郵戳,透過郵差傳遞的,活生生充滿了人味的卡片。
自從電腦和網際網路科技發達以來,各式各樣快速即時、經濟方便的通訊方式讓人們漸漸捨棄了提筆寫信這件雅事,而人手一機的時代來臨了之後,各種可愛逗趣的動態貼圖和絢麗討喜的祝賀影片,也讓手寫卡片幾乎在信箱中絕跡。
雖然,自己也常深深感受到那種一指神傳的奇妙和便利,但是,在我小小的心靈深處,總覺得有些甚麼失落了。
大概有十年了吧,每天打開的信箱裡,幾乎一成不變的是催人繳費的帳單和誘人花費的傳單,沒有任何驚喜,只有那久久一次驚嚇指數破百的罰單,讓好久以前那種每天期待著開信箱的興奮心情變得百無聊賴。
於是,當收到那張又意外又驚喜的手寫卡片時,竟然也會被那短短幾句再平常不過的問侯和祝福給弄濕了眼眶。
因為,心裡一廂情願的認定,在這樣一個事事講求快速經濟的時代裡,能收到一張手寫卡片,簡直就是一種莫大的珍視和寵愛。
而這張卡片,也勾起了那個讓人感懷的手寫年代。
那時候,總是以一種美好的心情,在書店裡細細挑選各種不同質感、不同畫風和不同設計的信紙,並且為不同的人挑選自己心目中最適合他們的祝賀卡片。
記得最早開始寫信,是國中時好奇的模仿同儕翻看雜誌上的徵友欄,尋找興趣最合得來,名字看起來最文青的當筆友。
而這張卡片,也勾起了那個讓人感懷的手寫年代。
那時候,總是以一種美好的心情,在書店裡細細挑選各種不同質感、不同畫風和不同設計的信紙,並且為不同的人挑選自己心目中最適合他們的祝賀卡片。
那時候,總是喜愛在橙黃的燈光下,一邊聽著喜愛的音樂,一邊沈澱自己的心情,感受著一筆一畫書寫在紙上的觸感,一字一句的抒發出自己心緒,也醞釀出了一種又幸福又享受的美好時光。
那時候,總要講究折疊信紙的方式,讓收到的一方感受到不同的樂趣或者細細營造的用心,也許,就像席慕蓉詩裡所寫的,我折疊著我的愛、我隱藏著我的愛,同時,我也顯露著我的愛。
那時候,寫信者的氣息、溫度和隱藏的一切,彷彿都可以透過郵差悄悄的傳遞。也許是手指輕輕的在信紙上撫觸過的餘溫,也許是茶水或者淚滴不小心掉落在紙上的痕跡,也許是筆觸的強弱或者整齊凌亂所不經意透露出的心緒,也許是筆跡所隱隱猜測得出來的個性。
那是一種完全屬人性和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特色的,真正的「信」。
記得最早開始寫信,是國中時好奇的模仿同儕翻看雜誌上的徵友欄,尋找興趣最合得來,名字看起來最文青的當筆友。
除了聊聊各自的喜好,交流學校生活的種種,還互相傾訴遠大的夢想。但很奇怪的,如果對方是男筆友,到最後總免不了要求寄張照片,記得有一次呆呆的寄了一張和弟弟的合照之後,竟然就此音訊杳然,只留下少女不解的淡淡哀愁...
高中時,和北上求學的弟弟很自然的就寫起了「家書」。平常雖然打打鬧鬧的,一旦分開了,才知道原來兩人真的是手足情深,不知不覺的就往返互訴了幾年的心情和生活點滴。
大學時,和高中同學也互通了幾年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信。過年過節時,也總會收到親朋好友捎來的卡片。
和老公認識之後,更是開始了我手寫年代的高峰期,每每細細翻閱回味,總是會不自覺的,就讓笑意甜上了心頭。
結婚後,住在一起了,沒有寫信的必要了,於是,在剛開始前幾年,我們會在共同的一本手記裡,隨興的寫下想給對方的話,想讓對方知道的心情,或者各種心情塗鴉。久了,那手記也在不知不覺中,就跟著歲月收藏了起來。
有些事雖然已經慢慢的回不去了,但為了滿足寫字的想望和情懷,從最早偶爾幾天寫一次的手記,到近幾年堅持每天都要寫日記的習慣算來,已經累積了數十本大大小小,厚厚薄薄的日記本了,在某種層面而言,那就像是自己寫給自己的信吧。
對我來說,手寫的字就像是畫出來的風景,感覺上,總是比相機拍出來的,多了那麼一點人性、美感和藝術,並且,總能在第一時間就深深抓住我的目光。
有些事雖然已經慢慢的回不去了,但為了滿足寫字的想望和情懷,從最早偶爾幾天寫一次的手記,到近幾年堅持每天都要寫日記的習慣算來,已經累積了數十本大大小小,厚厚薄薄的日記本了,在某種層面而言,那就像是自己寫給自己的信吧。
對我來說,手寫的字就像是畫出來的風景,感覺上,總是比相機拍出來的,多了那麼一點人性、美感和藝術,並且,總能在第一時間就深深抓住我的目光。
我甚至記得國中期中考時,還曾經一邊讀著考卷,一邊被出題老師娟秀的字跡吸引得心生嚮往,差點忘了要答題呢。
也許我是不可救藥的屬於那種舊時代的人吧,一個有著獨特、距離和等待美感的年代。但對我來說,那卻是一個珍貴的美好年代。它剛剛好,既不像古代飛鴿傳書,甚至「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那種不確定的曠日費時和焦急等待,也不像現代「一指神功」那種快到瞬間即無法收回的尷尬。
年輕時,因為常寫信而蒐集了數十種珍愛的信紙,然後,漸漸的就用不上了,十幾年來始終塵封在記憶的紙箱裡。
也許我是不可救藥的屬於那種舊時代的人吧,一個有著獨特、距離和等待美感的年代。但對我來說,那卻是一個珍貴的美好年代。它剛剛好,既不像古代飛鴿傳書,甚至「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那種不確定的曠日費時和焦急等待,也不像現代「一指神功」那種快到瞬間即無法收回的尷尬。
年輕時,因為常寫信而蒐集了數十種珍愛的信紙,然後,漸漸的就用不上了,十幾年來始終塵封在記憶的紙箱裡。
這幾年,我曾經起了個念頭,想把這些美麗的信紙全部寫掉用掉,寄給所有在我心中曾經留下名字的人,給收信的人一個我認為應該會有的驚喜,或者對有些人而言該說是驚嚇...^o^...
因為我們有緣曾經相遇,所以,我願意為了你,煮泡一壺茶,在燈下沉澱自己的心情,也將過去曾經有過的一切沉澱,留下最清澈的美好,寫上一封信給你。
或者,如果還記得我的話,也請寫封信給我吧!
我是你住在海邊的親戚、朋友、同學、同事和小時候鄰居。
我的地址是淡水小鎮天涯海角157號。
因為我們有緣曾經相遇,所以,我願意為了你,煮泡一壺茶,在燈下沉澱自己的心情,也將過去曾經有過的一切沉澱,留下最清澈的美好,寫上一封信給你。
或者,如果還記得我的話,也請寫封信給我吧!
我是你住在海邊的親戚、朋友、同學、同事和小時候鄰居。
我的地址是淡水小鎮天涯海角157號。
2 回應:
深有同感,時代、科技、資訊快速轉變一瀉千里、物換星移。早期飛鴿傳信多詩情畫意,而今最熱門的line只要手指按按多方便呀,寫信變得耙時傷神;但反芻還是喜歡收信寫信的期待感受。
深有同感,時代、科技、資訊快速轉變一瀉千里、物換星移。早期飛鴿傳信多詩情畫意,而今最熱門的line只要手指按按多方便呀,寫信變得耙時傷神;但反芻還是喜歡收信寫信的期待感受
張貼留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