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終於,把「像藝術家一樣思考」一書裡的練習給作完了。不過就剩下那十幾張的練習,竟然也能地老天荒似的拖延了兩年才完成。
「藉口」當然是有的,因為工作太忙太累,而想作的事卻太多,於是只能在勉強擠出的時間裡,一點一滴的慢慢累積。
之前的20個練習幾乎都是鉛筆素描的練習 ,接下來,就開始結合色彩的練習了。
第21個練習:
使用彩色鉛筆和水粉筆複製羅特列克「在馬戲團:圍著環形場地練習」---練習觀察色彩、陰形和比例關係
雖然書中提到可以自己選擇不同的顏色,看看色彩對畫面的作用,但因為這張畫的色彩很柔和,讓我感到很喜歡,於是還是盡量依著原畫色彩作複製。
我一直對於究竟甚麼是「水粉筆」感到疑惑,書中提到那是被擠壓成圓形或方形條狀的純顏料,有時也被稱為「有色粉筆」,照那樣的敘述,我想,那應該就是粉彩吧,於是,這幅畫就使用粉彩來作練習。
但當上網查詢時,又看到了應該是不透明水彩的敘述。於是在第22個又是水粉筆的練習時,就試著改用不透明水彩來練習。
第22個練習:
在彩紙上用兩種互補色,加上黑色和白色,畫一幅人像或自畫像---參考夏爾丹的「戴著遮光眼罩的自畫像」和「夏爾丹夫人的畫像」兩幅傑作來指引自己如何使用和控制色彩。
在真正練習之前,先隨興的在再生紙筆記本上簡單用水彩臨摹了夏爾丹夫人的畫像。
藍色的紙太深暗了,而我的技巧又太差,不透明水彩被我使用得像是透明水彩般,蓋不住底色的暗沈,臉色變得很蒼老 ><...,無論怎麼加厚顏料去作修飾,始終像是塗麵粉、敷面膜般可笑,就是無法讓臉色變得像夏爾丹夫人那樣白裡透紅,柔柔嫩嫩。
因為看了太令人藍瘦香菇...
於是只好一不作二不休的使出手機後製功能,把臉色打得白白亮亮的....
「藉口」當然是有的,因為工作太忙太累,而想作的事卻太多,於是只能在勉強擠出的時間裡,一點一滴的慢慢累積。
書裡有段琴尼諾.琴尼尼「藝匠手冊」的話:
「讓自己準備好練習繪畫,每天練習一小點,這樣你就不會喪失對繪畫的品味和興趣....保持每天都畫一些東西,不論這些東西多麼細小,這麼作都是值得的,也對你大有好處」。
剛開始總覺得要在每天疲累的上班後再抽出時間畫畫,似乎是很難作得到的事,於是就只在興緻來時才撥空畫。
大概是因為短短幾分鐘的小塗鴉常能讓自己在畫完後感到喜悅,一個夜裡,突然發現在不知不覺中,有了一種如果不每天亂塗點東西就會「手癢」的感覺。
常常在進房準備睡覺時,忍不住的又走回客廳,拿出筆記本隨便亂畫幾筆,然後才會心滿意足、心甘情願的乖乖上床。
大概是因為短短幾分鐘的小塗鴉常能讓自己在畫完後感到喜悅,一個夜裡,突然發現在不知不覺中,有了一種如果不每天亂塗點東西就會「手癢」的感覺。
常常在進房準備睡覺時,忍不住的又走回客廳,拿出筆記本隨便亂畫幾筆,然後才會心滿意足、心甘情願的乖乖上床。
於是乎,雖然書上所餘的十幾個練習總因為各種原因而延後或「卡住」,但隨興的塗鴉倒是因此而累積了不少。
整本書約40個練習,雖然誇張的歷時近3年才拖拖拉拉的完成,但心裡其實一直認真的記得這件事,也不知道為甚麼,總覺得一定要把練習作完,然後把「下集」的紀錄作完,才算完成一件事。
第21個練習:
使用彩色鉛筆和水粉筆複製羅特列克「在馬戲團:圍著環形場地練習」---練習觀察色彩、陰形和比例關係
雖然書中提到可以自己選擇不同的顏色,看看色彩對畫面的作用,但因為這張畫的色彩很柔和,讓我感到很喜歡,於是還是盡量依著原畫色彩作複製。
我一直對於究竟甚麼是「水粉筆」感到疑惑,書中提到那是被擠壓成圓形或方形條狀的純顏料,有時也被稱為「有色粉筆」,照那樣的敘述,我想,那應該就是粉彩吧,於是,這幅畫就使用粉彩來作練習。
但當上網查詢時,又看到了應該是不透明水彩的敘述。於是在第22個又是水粉筆的練習時,就試著改用不透明水彩來練習。
第22個練習:
在彩紙上用兩種互補色,加上黑色和白色,畫一幅人像或自畫像---參考夏爾丹的「戴著遮光眼罩的自畫像」和「夏爾丹夫人的畫像」兩幅傑作來指引自己如何使用和控制色彩。
在真正練習之前,先隨興的在再生紙筆記本上簡單用水彩臨摹了夏爾丹夫人的畫像。
夏爾丹大師和他的夫人都是包著頭巾來入畫,於是,也有樣學樣的包了條頭巾,在暗藍彩紙上用不透明水彩練習,結果是個大失敗...
藍色的紙太深暗了,而我的技巧又太差,不透明水彩被我使用得像是透明水彩般,蓋不住底色的暗沈,臉色變得很蒼老 ><...,無論怎麼加厚顏料去作修飾,始終像是塗麵粉、敷面膜般可笑,就是無法讓臉色變得像夏爾丹夫人那樣白裡透紅,柔柔嫩嫩。
因為看了太令人藍瘦香菇...
於是只好一不作二不休的使出手機後製功能,把臉色打得白白亮亮的....
第23個練習:
試著用彩色鉛筆畫一幅鏡子中的自畫像,把自己的手也包括在畫面內。
先是用水彩毛筆不打草稿的簡單練習一張。
幾個月後才照著指示用彩色鉛筆練習畫。依然拿著我很愛的那支雕花小銅鏡,但畫出來的效果怎麼越看越像是正在照魔鏡的巫婆...
第24個練習:
使用色鉛筆和水粉筆複製伊麗莎白.雷騰的「鏡子中的自畫像」---練習觀察色彩、陰形和比例關係。
這位68歲才開始繪畫的畫家婆婆真的很讓人佩服,雖然她把自己的皺紋和老人斑畫得比照片上看起來的還細得多,但是眼神卻有一種頑童般的可愛和皎潔。
第25個練習:
在一個與眾不同的框架(又高又窄、又矮又寬、圓形、橢圓形)中作畫,把空間隔開,透過控制色相的數量來使每個色彩區域間達到令人愉快和諧的平衡和張力。範例為理察.迪本闊恩在剪貼紙上的丙烯酸,樹膠水彩畫「無題(海洋公園)」。
因為沒有丙烯酸和樹膠,所以只使用了不透明水彩來上色,選用的顏色間似乎沒甚麼平衡和張力。其實是畫好線條後,突然覺得圓圈像太陽,三角形像山,橢圓形像雲,其他部分則是天空(想像有藍天,白天和黑夜),於是才上了這樣的顏色...
第26個練習:
使用有對比性的尺寸做一些關於大小比例的實驗---從巨大到微小。透過改變色相的明度來達到色彩的光亮效果。 (觀察布萊恩.伯麥斯勒「亞當和夏娃」畫中,如何在他們身上達到精緻的光照效果)
為了這個練習,想了好幾天,不知該以甚麼內容和題材來作實驗,最後還是仿效布萊恩畫中的荒野意境,畫了這張在黑暗原野中坐在營火前的男女。一旦決定了畫的內容,速度就像衝破黑暗般的豁然快了起來。
用水性色鉛筆上色,再用水筆暈開,雖然光照效果畫得很不精緻,但自己還蠻喜歡整體的氛圍。
然後又忍不住手癢的用手機功能調成了這樣的氛圍。
第27個練習;
參考如何畫四分之三側臉的說明,以奧迪龍.雷頓的藍灰紙水粉畫「一位年輕女孩的頭部」為範本,找一位模特兒進行練習,並且展現想像,或者運用房間內的物體,在畫面上加上這些物體或者物體的一部分,使構圖更完整。
這個練習因為牽涉到模特兒,不是隨時興致來了就可以自己畫,拖延了很久才終於請家裡的模特兒配合學畫中女孩也戴個頭巾(心裡一直想偷笑...),乖乖坐著滑手機讓我作練習。
畫好後覺得很挫折,不知道該如何使用粗短的粉彩掌握人像畫的細節。
幾個月後,興致一起,突然很想再練習一次,於是趁著家裡模特兒滑手機時,請他側靠在沙發上抬起頭滑手機,依然使用粗短的粉彩迅速塗抹。為了討模特兒歡心,不自覺的就把臉給畫瘦了,雙下巴也省掉了...
第28個練習:
在彩紙上用水粉筆畫一幅純度很高的特寫自畫像;在每一幅新的自畫像裡加入一些小道具,例如帽子,可以刺激對自畫像更感興趣。
為了畫這幅自畫像,把衣櫃裡的衣服和「小道具」瀏覽了幾次,想著各種組合,最後選定了可以展現自己想像中的所謂純度高的顏色來入畫。
第29個練習:
隨意挑選一些物體組成一組靜物,在彩紙上畫一幅陰形畫。選擇相同色相(彩紙的色相)的不同顏色當作鉛筆的顏色。
決定了使用的彩紙顏色後,在陽台上挑了幾樣喜愛的小物---陶器、貝殼、小麥、小鐵椅和大枯葉,然後使用相同色相的色鉛筆練習。
第30個練習:
畫生活中的一隻動物或小鳥,或者按照片畫。在白紙上用近似色相的彩色粉筆打底,然後用鋼筆和墨汁畫。
其實我並不是很愛畫動物,為了練習,找了張出遊時拍的鴕鳥照片,用粉彩打底後,以毛筆沾墨汁畫。
第31個練習:
用水彩色鉛筆試著畫一種花或植物,使用對比色並注意陰形。範例為蒙德里安的「藍色背景下的紅石蒜」。
在菜園剪了一節南菲葉,想觀察看看插在玻璃瓶裡是否可以長得成,順便充當畫畫題材。
第32個練習:
在白紙上用彩色鉛筆畫一幅半身或全身的人像或自畫像。在身體前方放一件或幾件物品,使用陰形勾勒出它們之間的形狀。範例為大衛.霍克尼的「穿黑禮服的西麗雅與白色花朵」。
當然,還是把自己當成現成的模特兒最方便了,只不過自畫像實在是很難擺出甚麼好pose。前方的物品猶豫了很久,直到在河濱步道無意中拾起了一節枝葉,帶回家擺在陶器裡,才決定就是它。
第33個練習:
在水粉畫中組合暖色調和冷色調的色相。
範例是高更的「大溪地女人」,於是就模仿畫中色調畫了一幅自畫像。
第34個練習:
用兩組互補色,再加上黑色和白色,在彩紙上畫一幅色彩豐富的人像畫。
這是所有練習中拖延最久的一個。
「兩組互補色,加上黑色和白色」,看來似乎是很清楚明白又簡單的。但是書中的範例---學生在黃紙上的彩色鉛筆畫「戴花帽子的女孩」卻讓我覺得困惑。
除了帽子上的紅花綠葉互補色之外,整張畫幾乎都是黃色底紙的顏色,看不出另一組互補色,雖然是張很美很有魅力的畫,但卻不是我所認知的所謂「色彩豐富」的畫。
我想像中的「色彩豐富」,是那種明顯的、一望即知的對比色吧。於是好幾次打開衣櫃,嘗試著將衣服配件搭成了想像中的效果,興奮的要開始畫時,再看一眼書中那張範例,心裡就又開始遲疑...
一回,終於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自己認知的互補色穿戴好後,速速用色鉛筆在保守的淺黃色彩紙上完成。然而,心裡卻覺得不踏實,覺得自己畫得很「俗氣」,沒有範例中的那種質感,而淺黃色的紙也淡得很沒戲。
無意中用手機功能將畫調成負片,呈現出一種另類風格,給了另一種對於色彩的想像空間,讓我覺得頗有趣味。
後來我想,那張範例的所謂另一組互補色,應該是那很不著痕跡的,很輕淡的互補,遠離了我的認知,也讓對色彩不怎麼敏感的我見識了另一種低調的、有質感的所謂「色彩豐富」。
隔天,突然的就想再練習畫一張。不像之前的刻意穿戴,只選了張暗土黃色彩紙,直接拿個小鏡子放在面前就畫了起來。
之後又用色鉛筆在再生紙筆記本上隨意畫了一張自畫像,不知為何,總覺得有種「野獸派」的Fu,是因為獅子座的我真的長得像獅子嗎...
第35個練習:
畫一幅結合四分之三側面像和正面像的變形,做為進入抽象人形畫的第一步。
範例是漢斯. 包登. 格瑞恩在墨綠紙上的自畫像,連臉部底色都和紙張顏色一樣,一種很大膽前衛的感覺(對我而言)。
書上說這樣的畫像異常迷人,於是也學著找張暗藍彩紙自畫。
最後越修越寫實,成了這副模樣。不夠迷人也就算了,老媽看了還直說像看到鬼.....><.....
第36個練習:
找一個醜陋的街角,坐在車裡或拿個小板凳在人行道上,使用兩種對比色色鉛筆及陰形畫一幅都市風景畫(必須把看到的東西照樣畫下來,包括標誌、字母)---藝術的其中一個巨大矛盾就是,事物本身並不能阻礙美的產生。
對於畫畫還沒信心的我而言,是沒有勇氣一個人大辣辣的拿個小板凳坐在人行道上畫的,於是就只能選擇在車上畫。
然而,當我開著車到處尋覓,雖然不乏滿是醜陋雜亂招牌的街角,但擁擠的街上,就是無法讓人停靠安心作畫。
如此開著車在街上晃了兩次後,終於決定用手機隨意拍下街角,回家依著照片練習。
最後一個章節提到,除了五項基本技巧(邊線,空間,相互關係,光和影,整體感知),還有第六項技巧---記憶。
能夠按照記憶來繪畫,是非常讓人渴望的,但是獲得它似乎又很困難。如果沒有實體或者照片,我常常會畫得扭曲怪異、醜陋可笑或者和原來所想的完全不一樣。
書裡提到,傳說法國藝術家艾德加.迪卡斯強迫他的學生在大樓地下室裡研究模特兒的姿勢,然後爬到七樓把記憶中的姿勢畫出來,而這種視覺記憶的訓練是非常有效的。訓練自己的視覺記憶,關鍵在於自己是否決意把它記下來;能夠把畫面清晰的印在腦海中,以後就可以隨時「看到」這幅圖像。
話雖如此,但對我而言還是覺得很難,有些細節總是會因為記不清楚而模糊,尤其是手指的各種樣子以及細緻的五官比例...
儘管稍稍融合了想像,但還是試著作了記憶中的練習。
另外因為夢到了一個喜歡的夢境,於是也試著依著記憶畫出來。
最後一項,也就是第七項技巧---大腦的想像和手上鉛筆的對話。
對我而言,這又是更高難度的了。
曾經在練了一首喜愛的大提琴曲子後,因為感受到一種身心腦的多重舒暢,而畫了一張與大提琴共舞的想像畫。
另外,還畫了一張嚮往中的優雅女人來到海邊小鎮野餐的想像畫。
關於第七項技巧,書上引了一段達文西的話:
「如果死死盯住牆上的一個點、壁爐中燃燒的一塊煤、一朵雲、一條流淌的小溪,你就可以記住它們的一些特徵;如果你看得夠仔細,就會發現一些十分絕妙的創造。畫家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創作成群的動物和人、風景或怪獸、惡魔和其他稀奇古怪的東西。」
對於沒甚麼想像力的我而言,後面那句話的境界簡直是太神太不可思議了。
我只曾經在邊準備練習畫畫,邊聽著「三毛作品第15號---回聲」專輯時,因為盯著眼前的再生紙筆記本,而感覺到紙上似乎隱約有個小孩的可愛臉龐,於是隨著歌詞的情境和對她的想像,畫出了以下這張畫。
還有一次,也是因為不知道要畫甚麼而盯著紙,然後看到了一個側臉,就依著感覺草草畫了下去。
書上說,練習對話的其中一種方法是找一張弄髒的紙,試著從污跡中「看出」各種圖案,再把這些想像的圖像畫出來。這種方法稱為「達文西圖案」。
睡前把咖啡渣隨意抹在紙上,隔天一看,只留下了淡得幾乎看不出來的痕跡,把紙舉高透著光看,勉強看出了個側臉,也就是畫面中間的側臉,然後再憑想像,畫出了左右兩邊的側臉,以及和側臉線條有點像的飛鳥。
第37個練習:畫出你心中的藝術家。
雖然心中的藝術家有很多種類,但我想畫的是更貼近於生活的藝術家。
我是個很喜愛跳舞的人,會認識賀老師,是因為報名參加了第一屆淡水環境藝術節中,由在地居民演出的「西仔反傳說」。
之所以主動報名參加,是因為表演中有個「舞蹈組」的訓練吸引了我。表演前兩個多月的舞蹈訓練是由賀老師的精靈幻舞舞團所負責。
每回上課,光是一開始的暖身動作,就足以讓我著迷。第一次感受到,原來,連暖身都可以這麼的美,這麼的優雅。而在動人歌曲的氛圍中,更是讓身心靈都達到一種觸動、滿足和享受。
後來,我就在那舞團上起課來了。雖然真正上到她的課並不多,但卻可以感受到一種獨特多彩的性格、氣質和魅力。
使用色鉛筆臨摹家裡現成的DVD封面。

使用色鉛筆臨摹網路上的照片。

使用色鉛筆臨摹網路影片
使用水彩臨摹老師和一群同學自拍中的照片。
使用粉彩臨摹網路上的照片。
使用色鉛筆臨摹老師女兒課程單上的照片。
到此為止 ,終於摸索著把練習作完了。
書裡在一開始就提到,這些練習當中,很多都是為了能畫出可識別的肖像而設計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臉部讓人著迷」。
的確,雖然我的肖像練習絕大多數都還不足以辨識,並因此而常常感到挫折,卻仍然不減我對肖像畫的興趣和著迷。
書裡的後記還提到了優雅書寫法的重要性和英文字母的練習方法,因為書法和繪畫一樣都可以幫助表達自己。
其實,我對優雅的英文字體也是很嚮往的,除了依指示練寫幾組字母之外,還用水彩毛筆簡單的臨摹了幾個網路上看到的字,但卻寫得不怎麼順暢。
想要寫出既美麗優雅又一氣呵成的字,畢竟還是需要長時間及耐心的練習...
我想,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國字練習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寫一手好字,不僅看的人賞心悅目,寫的人自己也會有一種美美的心情。
很開心看到最近書店裡多了許多關於寫字的暢銷書,這表示,大家在埋首於「一指神功」之際,又開始重拾寫字的美好了。
所以,除了每天的鋼筆日記之外,也來張對於喜愛文句的抄寫~
我很喜歡書中的最後一句話:
「當你看到周圍世界的人和物時,想像自己在畫他們,這樣你會發現自己看到的事物變得不一樣了。你的視覺被喚醒了,你心中的藝術家被喚醒了。」
每當受制於某種情境、空間而覺得無所事事或者無趣時,就會想到這句話,然後偷偷的動起手指在空氣中畫。這時候,所有人事物真的就會變得不一樣,也變得有趣起來,連原先無趣的狀況解除了,都還會欲罷不能呢。
這是作完這本書的練習之後,可以真實感受到的一點改變,雖然細微,但却讓人喜悅,也帶來了一些樂趣。
書裡還引了一段我很喜歡的話:
每當受制於某種情境、空間而覺得無所事事或者無趣時,就會想到這句話,然後偷偷的動起手指在空氣中畫。這時候,所有人事物真的就會變得不一樣,也變得有趣起來,連原先無趣的狀況解除了,都還會欲罷不能呢。
這是作完這本書的練習之後,可以真實感受到的一點改變,雖然細微,但却讓人喜悅,也帶來了一些樂趣。
書裡還引了一段我很喜歡的話:
「任何形式的亂塗亂畫...孩子們清楚的顯示出,他是多麼陶醉於在一個表面上漫無目的地揮動自己的手和臘筆,不斷在自己的軌道上累積線條的感覺。這裡頭肯定具有某種神奇的東西。」---愛德華.希爾<繪畫的語言>
我不知道那神奇的東西究竟是甚麼,只知道任何平凡的人、事、物、景,經由畫筆畫出來之後,在我的眼裡,竟然會從原先那毫不起眼,或者讓人不想再多看一眼的平凡變得完全不一樣,甚至散發出一種不可思議的美感和魅力。
現在的我,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很自然的翻開本子畫畫,有時隨興,有時就像寫日記一樣,然後開心的像小學生一樣拿著「畫作」到老公面前晃一下,他就會「稱職」的扮演「爸比」的角色給予鼓勵,讓我開心的帶著笑意入睡。
偶爾,我也會要求老公簡單用5分鐘畫一張畫讓我開開心,尤其是心情不好時。因為他的畫總讓我感覺到一種創意的童趣,常引得我興味盎然的看著他如何開始動筆,而在畫畫的過程中,也總讓我開心興奮的笑得花枝亂顫,並且得到不少「啟發」。
我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樣保有那種孩童的創作力、想像力、赤子之心以及讓人開懷的「畫功」。
一開始,在他畫好之後,我都會學「點」繪本裡的那個小女孩對他說:「請簽名」。漸漸的,他就會記得在畫好後自己簽上名字,偶爾還會主動拿出我為他準備的畫本盯着我看,認真的畫起我來,雖然常常以爆笑收場,但這樣的改變真的讓我感到很開心。
最後,再引一次「哥林多前書」裡那段讓我很有感的話:
「當我還是個小孩時,我像孩子一樣說話,像孩子一樣理解,像孩子一樣思考:但是我長大了,把所有幼稚的東西都藏了起來。」
希望這可以用來時時提醒自己保有像孩童那樣的初心。在我的眼裡,孩童有時也像個自然又純真的藝術家那樣吸引人。
很開心終於作完了這本書的練習,畫畫的過程中,總是會讓我像吃了興奮劑一樣的暫時忘記疲倦,而畫完後,更是會有一種喜悅浮現上來,我想,這應該就是畫畫讓人愛不釋手的魔力吧。
以上,是一個已經步入中年的小孩所作的簡單紀錄,也是一個試著自我成長的美好記憶。
依戀. 部落格
棒
回覆刪除謝謝您簡潔有力的鼓勵!
回覆刪除好開心喔~ (^_^)y
好棒棒
回覆刪除三個字的鼓勵也很可愛~ ^o^
回覆刪除沒想到還有後續耶!!!
回覆刪除本想打退堂鼓後面的色彩畫.看來要加油點.持之以恆才行了@@!!
比例關係讓我很頭疼>"<
總是無法抓好部位的相對角度跟大小.一不小心就會歪掉.常常會直接目測...結果就四不像.哈哈...(其實我根本搞不懂書中提到的測量方式到底是怎麼一會事.看似很容易.我卻怎麼也做不到.那幅真正透視畫也就還被我擱置一旁.冏)
我也很嚮往書寫法英文字體.還沒看這本書之前就很想學好怎麼寫得流利.但需要不少時間與練習.感覺就好遙遙無期.始終沒有花心思去付諸.中年後才去學習興趣.總是有種時間不夠的fu.便很多事都只"想"而已~"~
看妳還有持續再畫.真佩服妳的毅力.希望能持續看到妳的畫作.加油喔^_^
Pudding您好:
回覆刪除因為我的下集拖了快兩年才完成,所以看過上集的朋友,可能都不知道還有後續吧,呵呵~
我的問題其實跟您很像,雖然之前練習時儘量依著書裡的敘述作測量,但積習太久改不過來,最後總還是用目測,常常就失準需要再修改...😂
想學想作的事真的好多,的確有的都只是停留在想的階段而已啊,不過至少您也付諸行動在作這本書的練習了,謝謝您的鼓勵,我們一起加油,把想作的事慢慢一件一件去嘗試去完成吧😉
的確以為沒有下集了~哈哈
回覆刪除最近練習得很受挫.明知道人臉就是比例問題而已.掌握得好就能有幾分相似.卻總是畫不出理想角度>"<(光影也很不會打)
對了~我很喜歡第26個練習那幅.氛圍真的很不錯!!有大師級的感覺~~哈哈哈
Pudding您好:
回覆刪除忘了在哪本書曾看過一句印象深刻的話:「不要問我是怎麽畫的,先練個500張再說吧」。我很瞭解您那種受挫的心情,相信多加練習,我們都一定會越來越進步的喔💪
謝謝您對第26個練習的喜歡,好開心😘不過您真的過獎了,覺得很害羞呢(///^@^///)哈哈哈~~~
我會繼續加油的!您也是喔😉
「不要問我是怎麽畫的,先練個500張再說吧」這句好像就是這本書上的,或是另一本叫"一枝鉛筆也能畫",目前只看過這兩本關於教繪畫的書,一定就是其一啦~
回覆刪除謝謝妳的加油~我也會繼續畫下去的
一起加油吧^^
Pudding您好:
回覆刪除後面那本我沒看過,那應該就是這本了,幾年前看過竟然想不起原來就是這本啊,呵呵😂
那麼~我們就好好的先練個500張吧~😉
一起加油加油喔💪😄